“民生为大”精绣山城 重庆住建擘画宜居新景
时间:2025-08-21 14:28:45 作者: 来源:凤凰网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在8月19日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小平介绍,市住房城乡建委将按照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的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功能品质的部署要求,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城市更新中更好地统筹点上与面上、硬件与软件、形态与神态、城市能级与产业能级,让人民群众通过城市更新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到2027年,即重庆直辖30周年之际,市住房城乡建委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件事:
大力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实现从造房子向造家园、造生活转变。在点上,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危旧房、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加快补齐社区食堂、养老托育等“一老一小”服务短板,完善小区停车、充电、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提升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品质,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到2027年,更新改造老旧小区1800个、城中村150个、危旧房2.94万户,改造老旧电梯1万台,打造现代社区100个。
在面上,市住房城乡建委将按照整体谋划、连片打造、一次成型、集中呈现的思路,推动城市更新由小区、到街区、到片区,精心打造城市更新示范片区30个以上,让城市更加舒适宜居、充满活力、彰显品质。
大力完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持续推进交通缓堵促畅和路网更新,加快推进宝山大桥、陶家隧道、科学城隧道等一批重大城市路桥隧项目,打通未贯通道路、完善配套路、加密次支路,优化山城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统,解决“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轨道4号线西延伸段、18号线北延伸段、15号线、24号线、27号线等项目建设,尽早建成投用,同时提前谋划和实施好第五期轨道项目。
到2027年,实现轨道运营里程达到750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升至70%。实施轨道站场品质提升行动,完善“轨道+公交+步行”便捷通勤换乘系统,让群众“上班路”更快捷、“回家路”更舒心。持续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建设改造地下管网1万公里,破解“马路拉链”等治理难题。持续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智能感知设备安装、强化AI赋能,提升“数字管线”“城市内涝治理”等重大应用实战能力,实现以数促治、促管、利企、便民。
大力加强城市建筑与风貌管理
坚持外塑风貌、内铸灵魂,加强城市设计对城市界面的精细化引导管控,强化建筑风貌管理和历史文化传承,严格限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体提升城市形态、业态、文态和神态,坚决避免“千城一面”。坚持“留改拆增”并举、把“留”放在首位,深度挖掘老建筑、老街区、老厂房等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具有重庆地理人文特征的传统地名,在城市更新中塑造城市调性、彰显城市个性,让城市有机生长、为人们留住记忆。坚持整治与提升并重,结合城市外墙砖脱落隐患整治等专项行动,修复城市界面,重塑城市街景。
到2027年,优化升级历史特色街巷和文化旅游休闲街区25条以上,保护修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3个、历史文化街区13个、市级工业遗产20处。
大力推动城市能级与产业能级同步提升
在城市更新中全面梳理和盘活各类闲置空间,引入社会资源,打造更多受年轻人欢迎的生活新场景、消费新场景、创业新场景,为群众带来更多“家门口”的就业和增收。围绕核心商圈、商务楼宇等,充分盘活周边老旧厂房、低效空间,打造一批创新型多业态的产业、商务、文旅融合发展社区。围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建成一批“山城后巷”,留住老居民,大力发展“后巷经济”,让老街巷富有烟火气、人情味和幸福感。围绕校区、院区、园区等周边区域,通过城市更新、盘活闲置楼宇,建设城市创新活力中心,打造创新创业新场景,不断增强重庆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最新信息
- 2025-08-21山东举住建行业之力打造“数字住建”,它和你有多近?
- 2025-08-21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领导一行 到广联达西安数字建筑研发大厦走访交流
- 2025-08-21大同市电动自行车、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专项整治”新闻发布会召开
- 2025-08-21“民生为大”精绣山城 重庆住建擘画宜居新景
- 2025-08-21多点发力擘画安居新图景